提起馬爾貝克(Malbec),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都是阿根廷,然而關于這一品種還有一個不得不知的重要產區——法國卡奧爾(Cahors),這里是馬爾貝克的故鄉,也是最先讓馬爾貝克名揚四海的產區。
卡奧爾產區位于法國西南部,葡萄園分布在卡奧爾古鎮及周圍的村莊里,法國西南部最長的河流——洛特河(Lot River)流經此地,東南面是圣西爾山(Mont Saint-Cyr)。這里是法國最早種植葡萄的產區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羅馬人就已經開始在這里種植葡萄。羅馬貴族們非常喜愛這里色澤深濃的馬爾貝克葡萄酒,并為其起了一個昵稱——“卡奧爾黑酒(The Black Wine of Cahors)”。1152年,法國阿基坦(Aquitaine)的埃莉諾(Eleanor)公主與未來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Henri Plantagenet)大婚后,卡奧爾的葡萄種植業迅速走向繁榮。到了1310年,蓋爾西省(Quercy,卡奧爾鎮曾是這里的首府)的葡萄酒占據了波爾多港口出口總量的一半,其中大部分運往英國。在這段時間,來自卡奧爾的馬爾貝克葡萄酒一直享有盛名,遠銷世界各地,且在許多宮廷晚宴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然而,之后一連串的災難和市場變化,給卡奧爾馬爾貝克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打擊。14世紀末,英法百年戰爭令整個法國西南地區的葡萄酒出口都備受打擊,作為出口主力軍的卡奧爾在英國的懲罰性關稅面前則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衰退期。19世紀60年代,葡萄根瘤蚜蟲病(Phylloxera)席卷整個歐洲,更是給卡奧爾的馬爾貝克葡萄園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卡奧爾的葡萄農曾嘗試重植本土的馬爾貝克,但它們還是很容易染病,最后只能采用抗病性良好的美國雜交品種來代替,出產的葡萄酒品質也因此大不如從前,這不可避免地讓卡奧爾葡萄酒的聲譽蒙上了陰影。
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卡奧爾才開始了復興之路。在那時,一批生廠商決心重塑卡奧爾產區的聲譽,他們從波爾多地區引進馬爾貝克的幼苗,并種植在當地的葡萄園里,為如今產區的葡萄酒產業奠定了基礎。1971年,卡奧爾獲得原產地命名控制(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ee,簡稱AOC)認證。根據AOC法規規定,在卡奧爾混釀葡萄酒中,馬爾貝克的混釀比例不得低于70%,其他品種如梅洛(Merlot)和丹娜(Tannat)的比例不高于30%。而如今,其他葡萄品種的混釀比例正大幅降低,很多頂級佳釀都是采用100%的馬爾貝克釀造而成。
AOC的認定,再加上馬爾貝克在阿根廷的成功,促使卡奧爾酒農們重新重視起葡萄酒的品質。他們開始改進葡萄栽培方法,許多酒莊會對土壤的成分和其中的營養物質進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葡萄樹的營養和其他需求。同時他們還使用質量更好的法國橡木桶進行長時間的陳釀,以獲得風味更為復雜豐富、口感更為柔順的佳釀。
卡奧爾產區坐落在大西洋到地中海的中間位置,分別距離它們約210千米,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和大陸性氣候都給這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這里夏季比波爾多更為溫暖且陽光明媚,葡萄中的酚類物質能在此達到完全成熟,為種植馬爾貝克和丹娜等單寧充沛的品種提供了適宜的條件。產區內的葡萄園坐落在洛特河兩岸的階地上,擁有多變的土壤類型。海拔較高的石灰巖土壤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酒展現出濃郁復雜的風味,結構感和礦物感突出,單寧強勁且擁有不錯的陳年潛力;而富含沖積黏土、砂巖和礫石土壤的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酒則風格更為輕盈,果味更為馥郁。
長期以來,卡奧爾以其色澤深沉、單寧充沛的“黑酒”而聞名。黑酒是名副其實的“窖藏之酒”(Vins de garde),優質的酒款需要長時間的窖藏來柔化其強勁的單寧。如今,為了迎合市場和消費者的喜好,不少卡奧爾的釀酒師們采用了一些新的葡萄園管理方式,他們選擇待到葡萄果實達到足夠的成熟度時才進行采摘,以使單寧不那么緊澀。同時釀酒師還會采取溫和的萃取方式和釀造方法,以在保持葡萄酒力量感和深度的同時,讓其在年輕時更為易飲一些。
如今,當地釀造的不少葡萄酒兼具馬爾貝克的傳統風格和現代氣息,帶有典型的紫羅蘭和櫻桃白蘭地的香氣,伴有李子和巧克力的氣息,還有著門多薩(Mendoza)馬爾貝克的絲滑口感,非常多汁可口。產區內也陸陸續續出現了一批知名酒莊,例如拉格澤特酒莊(Chateau Lagrezette)、克塔勒酒莊(Clos La Coutale)和巴爾帝酒莊(Jean-Luc Baldes)等等,釀造的葡萄酒品質出眾。
卡奧爾的發展可謂是歷經磨難,最終浴火重生。期待在未來葡萄酒世界的舞臺上,卡奧爾能夠繼續蓬勃發展,釀造優質的馬爾貝克佳釀。